张益恭(张益恭 中科院)
dcerp.cn
2024-06-07
30次阅读
张益恭
简介
张益恭(生卒年不详),字少均,唐朝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,初唐名臣,系隋朝名臣张衡之孙。
仕途生涯
太宗朝
贞观九年(635年),张益恭进士及第,初授弘文馆校书郎。
贞观十三年(639年),任中书舍人,参与机要。
贞观十五年(641年),出任蜀州刺史,治理有方,蜀中百姓称颂。
贞观十九年(645年),任京兆尹,掌管京城事务。
高宗朝
永徽二年(651年),出任东台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
永徽四年(653年),任侍中,位居宰相。
显庆元年(656年),加封特进、益州都督。
主要政绩
参与编纂《新唐书》。
完善科举考试制度,增加考试科目,注重人才选拔。
推行均田制,均平土地分配,抑制土地兼并。
治蜀有功,轻徭薄赋,减轻百姓负担,促进经济发展。
为人处世
张益恭为人正直耿介,不畏权贵。
勤于政务,敢于直谏。
注重节俭朴素,生活简朴。
评价
张益恭是唐初著名大臣,以其政绩卓著、为人刚正而载入史册。他参与制定国家政策,完善科举制度,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做出了贡献。